接海之島

臺灣山海的文化生態

114. 08. 02(六)- 114. 08. 11(一)
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四號倉庫

展覽介紹

主題館「接海之島」以《水社會》為策展核心,從島嶼的地理條件與文化脈絡出發,探索人、水與環境之間的多重關係。

展場主體為一座懸浮於空間中的大型編織裝置,由農用棚架、漁繩與海鹽構成,象徵島嶼與水共生的生命意象,形塑出一座結合感知經驗與環境記憶的流動文化地景。裝置下方構築水平延展、光影交織的水下場域,匯聚電影、紀錄片、攝影與書籍等多元媒材,鋪展出具敘事張力的沈浸式水社會圖景。

展覽精選24部橫跨年代的影像作品,邀集七位藝術家與攝影師參與,並呈現近40本主題書籍,涵蓋河海地景、生存經驗、信仰儀式、文化記憶與城鄉變遷等主題。透過時間、空間與觀點的交錯,引領觀者進入辯證與感知交融的閱讀狀態,進一步思索社會結構與文化記憶的流動與轉化。

「接海之島」採開放式策展結構,鼓勵觀者與素材之間建立自由連結,生成個人化的理解路徑。

這不只是關於水的展覽,更是一場文化辯證與未來想像的邀請。

策展團隊

嶼山工房
嶼山工房

嶼山工房成立於 2011 年。主要作品含括建築設計、構築創作、展示設計等。 近期完成及進行中的主要作品有: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及再利用、新竹波光市集、實踐大學臺北校區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建築群更新、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學生宿舍、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室內裝修暨古蹟現地展示、新竹幸福廣場及其周邊、宜蘭美術館展示空間設計、舊空軍司令部 2015 聯合登陸艙計畫展示空間設計、臺東美術館 2014 戶外地景藝術作品「浮光」等。

策展人

林聖峰
林聖峰

林聖峰及嶼山工房2014年以在臺東美術館展出的戶外地景裝置《浮光》,廣受關注。2018年創作新竹市幸福廣場獲「臺灣景觀大賞」傑出獎,2022年以新竹漁港「波光市集」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。其創作專心以材質構築空間,結合光影,讓人的身體經驗被徹底釋放出來。林聖峰的空間常呈現一種「原型」式的詩意氛圍,接駁不同材質之間來去自如。 嶼山工房近期完成的主要作品有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及再利用、實踐大學臺北校區建築群更新、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再利用、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示設計、2022及2024實構築展展示設計等。

展場設計團隊

嶼山工房
嶼山工房

嶼山工房成立於 2011 年。主要作品含括建築設計、構築創作、展示設計等。 近期完成及進行中的主要作品有: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及再利用、新竹波光市集、實踐大學臺北校區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建築群更新、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學生宿舍、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室內裝修暨古蹟現地展示、新竹幸福廣場及其周邊、宜蘭美術館展示空間設計、舊空軍司令部 2015 聯合登陸艙計畫展示空間設計、臺東美術館 2014 戶外地景藝術作品「浮光」等。